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

【引用分享~手工皂】做皂注意事項


1. 關于加熱。教材上都是講油與堿的溫度要一至才會做成功,幾年前我也是拿著兩根溫度計來測溫度,到40度才會混合。經過這幾      年的實踐。做皂的時候,是不用來加熱油,兩邊溫度不一致也是可以做成功的。
  現在我做皂,不考慮兩邊溫度一至的問題。
  加熱:只融化例如乳木果油,可可脂這樣的油,兌入其他油中,保持室溫。
  堿水,自然冷卻到不燙手的時候。兩邊混合即可。你的手就是最好的測溫計,都是室溫就剛好。冷一些也沒問題。

2、關於水鹼的比例。教材上的水鹼比例,一般都是水是鹼的2.5~~2.6倍,好像前田的配方更多些。我基本用1.7倍水。
  是否大家做皂的時候用2.5倍水的時候,做好會發現,皂皂的PH值測出來是10?也就是試紙是黑色的。
  但是我做的皂,剛出來就是綠的了(8)。做好入模,我清理盆子的時候也不帶手套了,因為油堿中和的相當好,不會燙傷手。在做皂的時候我也不帶手套,控制好每個步驟就好了。
  用水少的好處是:堿中水的比例少,能促使油更好的與堿反應,這樣可以使T的速度更快,皂液更穩定,不容易產生皂粉。實際上水在做皂的作用只是融合堿。所以水的量剛好融掉堿即可。1.5倍水就是最適合的。不過溶解堿的時候也會揮發些水,我就基本用1.7倍了,有時候少1滴跟多兩滴都是沒問題的。控制水量不少於1.5倍堿量就可以了。


3. 關於皂粉:有些油做出的皂比較容易出皂粉,比如白油、紅棕櫚油、純橄欖油等。為了讓做出的皂更美觀,控制水量減少皂粉,1.5倍水的皂。幾乎不會出現皂粉,即使不保溫。2.5倍水的皂,出皂粉的幾率大一些。需要入模後保溫。
  另一個小經驗:脫模後減少與空氣的接觸。我脫模後直接放到食品袋中1-2天。再拿出來,肯定不會有皂粉。
4.關於油:做時間長了自然會摸索出油的比例,硬度適合的皂。我不喜歡軟趴趴的皂,有很多做皂者在宣傳皂的時候說自己的皂皂很軟,因為用了很多好油。大家洗的時候開始還能保持形狀,半塊後基本就在盒中趴趴了,很難看也難用。
  開始的時候,我做的也這樣。INS不超過140,或者在140。但是皂用到最後的時候基本心情很焦躁,最後不得不把那些粘糊糊扔掉,還是很浪費的。
  現在我做的皂會控制到INS145,這個是我覺得比較適合的硬度,既能保持形狀,也能保持洗感。
  另外:用了珍貴的油也是可以有方法保持硬度的。比如加乳木果油,少量可可脂或者用棕櫚核油代替一部分椰子油或棕櫚油。
  其他的一些自己的體會:
  1、純皂容易腐敗(尤其是純榛果皂),做過幾次後,我就不會再做了。不做加了蔬菜,蔬菜汁的皂,只是噱頭,肯定會腐敗。
  2、加了花瓣的皂,出來後花瓣會變黑。皂皂比較難看。
  3、加牛奶,羊奶,一定要放冰箱凍成冰塊後入堿水。不能直接加,否則會出黃沫沫。其實我個人認為,用鮮牛奶,皂還是有腐敗的風險。這樣對皮膚反而不好。如果想做奶皂的話,可以加無糖的全脂奶粉。
  補充:有皂友的方式是T後加入牛奶,這樣是OK的。
  4、剛看了幾個貼。發現大家對米糠油的用量有點問題。
  米糠油,這個油比較便宜,用起來也比較舒服。但是不要超過總油量的5%,因為加了會加速T。10%以後,成皂很容易軟(即使沒有珍貴的油,用大量米糠油也能做出軟皂)。
  5、可可脂用量不超過5%,基本3%,只是增加硬度,超過5%的硬度會很好,但是洗感也下降了。洗後會覺得皮膚悶悶的。
  6、椰子油,棕櫚油,不要超過30%,多了會感覺洗臉完比較干。
  7、蓖麻油,是一款很糾結的油。不要超過5%,否則很難脫模。成皂比較軟,但是洗臉也會使皮膚軟。
  8、紅棕櫚油,超過50%,能出現漂亮的金黃色皂,多了會變橘紅色。少了無色或淡黃色(顯髒)。成皂容易出白粉,要控制溫度或少接觸空氣。但是洗臉比較保濕。不要跟棕櫚油弄混了。
  9、不減堿,這樣可以使油與堿更好的融合。但超脂,有些珍貴的油,成分可以更好的保留下來,還可以延長皂的壽命。
  10、最喜歡的油:買了很多油,嘗試很多皂,最後剩下來自己最喜歡的油。無論是洗感與營養,兼備。
  a、甜杏仁油:可以做出抗敏感皂與小bb皂,曾經給一個超敏感的妹妹做了用甜杏仁油的皂,她表示不會過敏很舒服;
  b、未精致酪梨油(墨綠),洗完很舒爽,同時做出的皂皂天然的淡綠色,很美。比添加了石泥的皂更討喜。我自己用肯定會做酪梨皂。
  c、山茶籽油跟橄欖油,這個算基礎油了,幾乎每種皂都會加。兩種油的硬度一樣,但是洗感不同。
  d、小麥胚芽油,做超脂,可以延長皂的壽命,同時營養豐富。
  e、米糠油,不超過5%的用量可以加快T的速度。同時會使皂有點透明感。
  不太喜歡的油:白油(只做了一次。覺得皂皂的洗感一般,這油有點悶)。荷荷吧油(超脂,成皂比較軟)。蓖麻油(難脫模,成皂太軟)。紅棕櫚油(洗感好,但是容易起白粉)
  強烈推薦月見草油,雖然這油容易壞,但是用來擦臉,絕對可以去掉皺紋,魚尾紋以及使皮膚感覺平整。買好一些的及少點,平時不做皂的話,可以用一點來擦臉,作為晚上的精華來用最實惠了。
先考察基底油,也就是那個產生泡泡的主要成因,然後增加或者抑制它的起泡度。然後觀察皂的顏色和硬度,質感等等。
一般基底油我會定以下幾種,也就是比例超過30%的軟油。絕對必須的橄欖油、山茶油、接著是甜杏仁油、堅果油、榛果油、然後是比較少用的芝麻油、米糠油,更少的就是芥花油、玉米油,葵花籽油。難得一見的就是乳油木果脂、芒果脂。
但是椰棕絕對是確定的,一塊皂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鈉,需要的脂肪酸,你必須達到這麼多分子量才能成為固體,不然直接做液體皂好了。至于為毛皂出模就會酸敗,為什麼純椰不出汗?手工皂其實就是脂肪酸鈉+甘油兩種不同物質存在在同一個固體內。這兩者不兼容。純椰按照分子量計算的話,所產生的甘油成分實際是最高的,但是為毛它不出汗?純椰的脂肪酸分子穩定,大家都知道的飽和的,也就是為毛香皂要氫化一下植物油,其實就是讓分子量達到飽和。這樣整體分子量達到飽和,它就不會出現置換反應,按照質量守恆定律,它就是一個不愛找小三的主。所以它堅挺啊,原配啊。抓得緊啊。不出汗!
由此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皂,容易出汗,或者出黃點的話,那就是配方需要修正一下,加點堅挺的植物油,堅果油就不錯,本身沒有特別的特點,但是加入後很堅挺。不愛小三。如果植物油本身有問題,那酸敗是從內而外的,全黃,簡單說,它是閃婚的主,感情基礎不扎實,運氣好沒問題,運氣不好從骨子裡開始壞。
關于蜂蠟加速t和提高硬度,我覺得不是練習過的人不要輕易嘗試,因為蜂蠟也不是脂肪酸。它還是靠自身的高熔點來讓你覺得你t了。
會提高起泡力的幾種添加量不多的植物油:
葡萄籽油:那絕對是連綿不斷的泡泡
蓖麻油:大泡泡,起泡力好,伴隨的是這塊皂用的也快。
小麥胚芽油:起泡力也很好,比例高後,放著放著,它就黃臉婆了。

會增加滋潤度,洗感提高添加量不需要很多的植物油:
玫瑰果油:那個純100%的我到現在還沒忘記過,這個洗感無法超越。有機會試試吧。
可可脂:可可脂我經常會放大比例,差別就是洗後會有一點點包覆感,它的滋潤度其實很高,我個人覺得油皮不太會喜歡,可可脂使用的頻率不算太高,如果是北方的話,皮膚比較幹的,反而不建議用乳木,你可以試試天然可可脂,也很不錯呢。
大麻籽油:出來皂面很平整和堅果油的效果很接近,這款排除成本,也比較適合大比例。洗感也很優厚。


常用的幾種做成100%的特點:
p級橄欖油,皂比較硬,白,起泡度一般。
ev橄欖油,皂偏黃綠,也有純綠,但是都會褪色,剛出模軟,過一週堅硬,起泡度一般。
精緻山茶油,皂不會太硬,需要濕度比較低才能達到非常堅硬的程度,白,起泡度一般,伴隨個別大泡泡。山茶原油:皂很硬,出模偏黃色,會褪色,起泡度較好,泡泡比較稀鬆。
甜杏仁油,白,白的非常扎實,很實的白,皂硬,起泡度很好,小拉絲。
堅果油,白,皂面相當平滑,起泡度適中,但是滋潤度一般。
榛果油,本白,類似不算太白的牆面的顏色,有點淡黃,皂硬,起泡度一般,滋潤度很好。融化程度比較快。
芝麻油,皂比較軟,有彈性,起泡度不錯,融化程度很快,很容易變成皂糊。
米糠油,皂黃,有韌性,晾幹中間會凹陷,起泡度適中,很容易酸敗。但是適當比例相當適合生活在偏幹氣候的皮膚使用
芥花油,皂有點透,不白,類似果凍的外觀,起泡度不錯,比較密實,容易酸敗。適合幹性皮膚。
玉米油,皂白,起泡度一般,滋潤度一般。感覺沒啥特點,一般不太做大比例。
葵花籽,起泡度很好,皂白,不透,但是看起來很溫潤,接近玉的感覺。也容易酸敗。
乳油木果脂,大比例的時候硬脂酸的特點非常突出,不管冷熱水起泡度都很差,用力搓能出來象乳液的泡泡,但是絕對是水狀的。
芒果脂,大比例的特別接近可可脂,但是沒有可可脂的覆膜感,絕對很好用,洗完後皮膚比較光滑,起泡度一般。滋潤度較好。



乾性膚質:
一、缺油
1. 提高減鹼或超脂的比例 。
2. 使用較滋潤的油脂進行超脂,例:荷荷芭油、乳油木果脂、可可脂  (切記可可脂比例勿高於10%,以免成皂過於硬脆)。
3. 直接於配方中提高較滋潤油脂的比例,或減少棕櫚油的比例;並且,盡量不以棕櫚核仁油取代椰子油做皂,會比較乾澀)。
二、缺水
1. 使用蜂蜜或糖蜜為添加物。
2. 直接於配方中使用橄欖油、甜杏仁油、杏桃核仁油、榛果油…等, 能使成皂含較多保濕成份的油做皂(但比例若較高時,成皂可能會較快溶化或較軟嫩,而變得糊糊的)。
3. 使用含保濕成份高的珍貴油進行超脂,例:玫瑰果油、大麻籽油、亞麻籽油、小紅莓籽油、琉璃苣油…等。
4. 使用薰衣草純露取代純水做皂,並配合上述作法。
三、混合(局部缺水或缺油)
1. 盡量減少粉類添加物使用,由其是磨沙類,也不要使用蜂蜜,糖蜜可以。
2. 使用較清爽油做皂,例:澳洲胡桃油、榛果油、甜杏仁油、杏桃核仁油等; 或使用精製過油脂做皂,避免給肌膚過多負擔。
3. 以清爽油脂進行較低比例超脂,會比高比例減鹼來得好。
四、敏感
1. 酪梨油(精製未精製皆可)是很好的選擇。
2. 使用花草浸泡油,例:金盞花、洋甘菊、香蜂草、金縷梅、紫草根 (可使皂呈現藍灰到藍紫色)、抹草…等,建議以荷荷芭油浸泡。
3. 使用上述花草煮汁或其純露取代純水做皂,並搭配上述作法。
4. 以再生皂作法,於再製時使用純露、及上述油進行超脂添加, 並且搭配精油配方,
例:薰衣草:德國洋甘菊:沒藥= 3:2:1或3:1:1或2:1:1
 若當中有不喜歡的香氣,沒藥可以乳香或檀香取代,德甘可以羅甘取代。
★ 浸泡油的作法:
1. 長時間:以避光玻璃罐裝1/2~1罐花草,倒滿油,浸泡1~2個月可使用。
2. 短時間:以透光玻璃罐裝1/2~1罐花草,倒滿油,於溫和陽光下曝曬1週後,即可使用。
使用時只取用過濾後的油,除非花草相當柔軟,否則不建議入皂。
作法1. 的花草可再次浸泡,但效果可能會打折。
油性膚質:
幾乎所有類型油性膚質都有缺水的問題,比較起來,油性膚質比乾性膚質較容易找到適用的手工皂配方,  除非伴隨有較嚴重的皮膚炎,那就不是單純使用手工皂可解決的; 必需與皮膚科醫生討論搭配藥物治療。
作皂上建議:
1. 添加物建議使用質地細緻的深色礦石泥、抹茶粉、碳粉、薏仁粉、綠豆粉、 茶籽粉、海澡粉…等,即使是缺水膚質也盡量不要添加蜂蜜,但糖蜜可以。
2. 清潔力與起泡力佳的椰子油可梢提高比例,而降低棕櫚油的比例,同時使用橄欖油、甜杏仁油、杏桃核仁油、榛果油…等油,減鹼不要高於5%。
3. 使用含保濕成份高的珍貴油進行超脂,例:榛果油、玫瑰果油、大麻籽油、亞麻籽油、小紅莓籽油、琉璃苣油…等,比例同樣不要高過5%。
4. 使用茶樹、薰衣草、德國洋甘菊…等純露取代純水做皂,並配合上述作法。
5. 以再生皂作法(可製作低比例減鹼皂條,或於再製時低比例超脂),於再製時使用上述純露,並且搭配精油配方,
例:薰衣草:天竺葵:廣藿香 = 3:2:1
面皰膚質可以茶樹取代薰衣草,若不喜歡廣藿香可以大西洋雪松取代。 男生若不想用薰衣草,也可以快樂鼠尾草取代。

資料來源:
http://www.fa6.cn/article/18/05124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